记忆中的家乡美食(一)



身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离开家乡将近二十年了,利用国庆大假,来个家乡美食之旅吧。 从上海一路向北,于车流中穿行数千里,脑海中满满都是家乡美食的诱惑。想想儿时记忆中那些熟悉的名字:羊汤泡馍、蒸碗、琉璃丸子、呱嗒、油炸蛤蟆、鸡汤豆腐脑、小米粥、玉米糊糊、武大郎烧饼、魏家烧鸡、金蝉、凉拌蒸野菜等等,肚里的馋虫就蠢蠢欲动。暴雨如注,无法前行,就地住宿在山东临沂。宾馆楼下的路边小吃店,老板是一对朴实的当地夫妻,看到我们风尘仆仆地赶路,主动推荐羊汤泡馍。羊汤是主妇炖了一天的老汤,味道非常纯正,浓浓的羊肉膻味,撒上胡椒粉,立刻变得鲜美无比了。来一个用铁桶烙制的家常馍,口感韧劲十足,面香浓郁,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感觉,喝一口羊汤,咬一口馍,洗却了一天的劳累。
我的家乡是山东聊城,家乡有个特别接地气的小吃美食—呱嗒。据考证呱嗒起源清代,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,因其吃起来又香又脆,满口油香,曾经风靡一时。呱嗒外形似快板,聊城人叫呱嗒板,所以起名呱嗒。 呱嗒看似一般,其实配料做法非常讲究。呱嗒用面,一定要软。肉馅要用瘦肉,佐以适量的葱花和花椒面调制而成。做法是取一个面团,擀成薄薄的长条,在长条面团的一端加一点肉馅,将面团顺势卷成圆筒形,擀成椭圆形的饼。煎呱嗒的油不能太多,也不能太少,油刚好津到呱嗒厚度的一半即可。金黄色的呱嗒,咬一口,酥脆生香,香喷喷的肉馅透着淡淡的葱香,让人欲罢不能。若想加个鸡蛋,在煎到八成熟时,取出呱嗒并在上面开个孔,将搅匀的鸡蛋液灌进去,再煎熟,营养全面又美味。呱嗒最好的搭配就是鸡汤豆腐脑了,早饭来一个呱嗒,喝上一碗豆腐脑,这可是我离家几十年常常梦回的情景。
家乡还有一种小吃美食--油炸蛤蟆。油炸蛤蟆的面非常讲究,要软且韧,其实就是和炸油条的面一样,街边小摊上,老板一边炸油条,一边炸蛤蟆。有的人也叫其为布袋。老板取一块面团,上下左右,四个方向,不停地抻弹面团,使其像个布袋,扔到油锅里翻炸,炸到八成熟,用筷子捞起来,扣个洞眼,灌进鸡蛋,再投入油锅翻炸,一直翻炸至深黄色。一个蛤蟆肚子里一个鸡蛋,绝对比简单地吃油条营养美味多了。油炸蛤蟆也是当地人乐意接受的小吃美食,比油条还国民早餐呢。蛤蟆加上一碗小米粥,就是家乡人美美的早餐了。
家乡的美食,怎是一篇文章能囊括所有的,请厨友们期待我的第二篇家乡美食介绍吧。 图文来自于@皓月天空3331
厨友评论